“历览前贤国与家,成由勤俭破由奢。”跨越千年仍如黄钟大吕,振聋发聩。近日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,以制度之力为作风建设立规矩、划红线,彰显了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决心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,当以俭修身、以俭兴业,以《条例》为镜鉴,在乡村振兴一线厚植节约理念,以清风正气凝聚奋进力量。
以“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”筑牢思想根基。“俭则约,约则百善俱兴;侈则肆,肆则百恶俱纵。”《条例》将“坚持勤俭节约、反对铺张浪费”提升到政治纪律高度,要求党员干部从思想根源上树牢节约意识。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,农村基层作为检验作风的“前沿哨所”,要深化主题教育,将《条例》学习纳入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必修课,通过专题研讨、案例剖析,引导干部算清“政治账”“民心账”;要创新宣传载体,运用乡村大喇叭、文化墙绘、短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,让“节约光荣、浪费可耻”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;要突出示范引领,基层选调生等青年干部可组建“青廉宣讲队”,深入田间地头开展“微宣讲”,用乡音土话讲透大道理。唯有在思想深处播下节约的种子,方能在行动中收获清廉的果实。
以“欲知平直则必准绳”扎紧制度篱笆。《条例》系统构建了公务接待、会议活动、资源节约等全链条管理制度,为纠治“四风”提供了精准标尺。制度之网越织越密,浪费之风便无处遁形。当前,农村“三资”管理、项目建设等领域仍存在虚列开支、超标采购等隐患,亟需以刚性制度匡正风气。要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,严格实行“村财乡管”,推广电子化审批流程,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;要建立“阳光公示”机制,通过村民微信群、村务公开栏等渠道,定期晾晒公务支出明细,让群众监督成为常态;要强化审计监督,针对惠农资金、产业项目开展专项审计,对苗头性问题早发现、早纠偏。部分先行村社推行“村级公务消费积分制”,将节约成效与干部考核挂钩,大幅降低公务支出,此类创新实践值得借鉴。
以“绝知此事要躬行”创新实践路径。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”节约不是口号,而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举措。在粮食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当下,农村既是粮食生产的“主力军”,也是遏制餐饮浪费的“主战场”,更应走在前、作表率。要深化“光盘行动”进农村,在社区食堂推行“小份菜”“预约制”,在红白喜事中倡导“礼金封顶”“宴席限标”;要发展循环农业,推广秸秆综合利用、节水灌溉技术,将节约理念融入农业生产全过程;要培育新型治理模式,鼓励选调生等年轻干部牵头打造“智慧节约”项目,如开发村级物资共享平台、建立闲置资产流转机制等。
“俭,德之共也;侈,恶之大也。”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》既是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,更是密切党群关系的连心桥。广大基导干部当以《条例》实施为契机,在乡村振兴一线争做勤俭节约的践行者、引领者、守护者,让节约之风涤荡陈规陋习,以清廉正气滋养民心沃土。各级党组织要持续完善监督体系,创新激励机制,推动形成“节约者受益、浪费者问责”的鲜明导向,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乡村新篇章注入磅礴动能。


抖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