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9月19日,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,重点介绍《辽宁省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》(以下简称《若干举措》)有关情况,并回应媒体关切。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王敦诚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杜长征、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李宁、省科技厅科技企业培育处处长于丹梅出席发布会。
发布会上,王敦诚代表省发展改革委介绍《若干举措》相关情况。他表示,辽宁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,上半年全省民营经济经营主体达515.1万户,占全部经营主体的96.2%,规上私营工业企业数量、工业增加值增速及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增速均表现突出。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重要讲话精神指引及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》正式施行的背景下,辽宁出台《若干举措》,构建省级“1+N”政策体系,从政策供给、市场准入等多方面发力,推动民营经济发展。
《若干举措》涵盖5个方面27项具体措施。在优化公平竞争环境上,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,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招标投标、政府采购及重大项目建设,引导民营企业盘活存量资产。在深度强化要素支撑上,加大金融支持力度,优化企业供地方式,提高用能保障水平,降低交通物流成本,同时加强人才引育和用工服务保障。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上,支持个体工商户“个转企”,完善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,扶持产业转型升级与企业科技创新,引导企业拓展海外市场。在依法保障企业权益上,着力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,以法治护航企业发展,强化知识产权保护,规范执法检查行为及涉企收费监管。在全面强化服务保障上,提升政务服务效能,推动政务服务增值,优化税费服务职能,强化信用信息服务,构建亲清政商关系。此外,《若干举措》还具备全面贯彻国家法律、借鉴先进经验、归集现行政策、吸纳企业诉求等特点。
下一步,省发展改革委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,联合各地区、各部门加强政策解读与责任落实,强化跟踪调度,推动《若干举措》及“1+N”政策体系落地见效,为辽宁全面振兴提供支撑。
在记者问答环节,针对“如何优化民营企业创新生态”的提问,于丹梅表示:“省科技厅始终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为方向,通过搭建创新平台,推进实验室及重点实验室群建设,开展成果转化对接活动,为民营企业提供技术支撑;组建创新联合体,实施科技重大专项,投入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开展‘卡脖子’技术攻关;构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,新增大量雏鹰、瞪羚、独角兽企业,且民营企业占比高,同时开展政策培训覆盖众多企业人员;建立‘需求侧+供给侧’双向机制,组织‘双向揭榜挂帅’,推动技术合同成交额大幅增长;启动科技创新券兑付,开放共享大型科学仪器,举办创新创业大赛,优化创新服务环境;通过各类活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,选派科技特派员深入企业服务。未来,省科技厅将进一步鼓励民营企业共建创新平台,支持关键技术攻关与企业培育,加速成果转化,推广‘创新积分制’,持续优化创新生态。”
针对“促进中小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发展”的举措,杜长征介绍:“辽宁已累计培育数千家创新型中小企业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‘小巨人’企业。在政策引领上,出台专项措施,实施奖补资金‘免申即享’‘直达快享’政策,落实‘小巨人’企业贷款贴息政策,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资金支持。在完善服务体系上,开展‘夯基服务’,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,多渠道宣传政策,深入开展企业服务行动及服务月活动,服务近万家企业。在强化精准对接上,搭建银企对接平台,促成企业获得大量贷款;以产业链为切口搭建供需合作平台,推动企业达成合作意向;举办‘创客中国’大赛,激发企业创新活力。下一步,将以‘夯基服务’为抓手,精准落实惠企政策,优化发展环境,完善服务体系,助力中小企业及专精特新企业发展。”
在回应“民营企业人才保障供给”相关问题时,李宁表示:“省人社厅将从‘引、育、用、留’四方面发力。在‘引才’上,开展‘民营企业服务月’活动,建立人才需求调查机制,密集开展人才对接与专场招聘活动,对引才成效显著的民营企业给予奖励。在‘育才’上,推进多项培训行动,建设实训基地,支持民营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创新实践基地,并给予资金奖励。在‘用才’上,鼓励高校、科研院所人员创新创业,开展高层次人才进企业进园区活动,引导专家人才为企业开展科研攻关,对业绩突出者给予政策倾斜。在‘留才’上,开展民营企业职称评审‘直通车’及‘三专’行动,推进‘新八级工’制度落实,支持企业开展培训并给予补贴,引导人才资源向民营企业汇聚。”
稿件来源:辽宁省政府新闻办


抖音